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时间:2025-01-05

【2024高考作文】分论点的逻辑框架(极简素材篇)

第一步:明确核心概念。以题目“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为例,界定“世界”为核心概念,理解为现实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实体。随后围绕此概念构建分论点。第二步:直观肯定。

第一篇: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也可以称之为杂感。这篇作文由梁思成故居被拆引出观点“留一点空间”。接着从城市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两个方面分析为历史遗迹和生活记忆留一点空间的意义和价值,叙议结合,感情实在,态度鲜明,最后顺势作结,结尾略为直白。全文思路清晰,情理交融。

2024年高考作文题出炉这些题目你读懂了吗

新课标II卷的作文题目是:“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面。随着‘嫦娥四号’探月任务的成功,月背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而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我们的目光又投向了遥远的深空。”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从太空探索的角度出发,思考人类不断抵达未知领域的行为,并写一篇文章。

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审视2024年高考作文题,新课标一卷紧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引发对问题减少的思考。此题关注社会热点,旨在引导学生审视科技进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新课标二卷聚焦于航天科技,以“嫦娥四号”与“天问一号”的探索为例,鼓励学生思考科技创新与人类探索未知的精神。

自我定义:破解“被定义”的枷锁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被定义”的困境。他人的评价、社会的期待,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然而,真正的力量,来源于我们如何面对和破解这些“被定义”的标签,从而实现自我定义。不可否认,“被定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今年高考如何?

1、考试科目和范围 今年高考的科目和范围基本沿用了去年的模式,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八门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是必考科目,其他五门为选考科目,考生需要选择其中三门进行考试。

2、考试模式有创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一核四层四翼”,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考查内容涵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层面。这种模式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较高,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整体趋势:从整体趋势来看,根据教育学家的预测和一些报道,2024年的高考难度可能会略高于2023年。这一趋势与新高考改革的全面铺开有关,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的难度都在急剧上升。新高考改革的影响:新高考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其中一些省份已经加入到了“3+1+2”的改革调整模式。

4、首先,从孝昌二中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的高考成绩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分段人数明显增加,这反映了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方面的显著提升。这不仅是个别学生的优异表现,更是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体现。

5、但是,这次考试的整体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从8省联考的成绩和排名来看,今年的问题会有一系列的调整,所以整体成绩会有所下降。此外,教育部提出高考十项原则改革,也表示要加强试题开放,学生不能机械地刷题。公开题答案模棱两可,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有必要降低高考分数线。

6、阜南一中今年高考情况如下:阜南一中2023年高考,再创辉煌!有两位学生受到北京大学青睐!一位学生被中国科技大学承诺录取!阜南一中应届姬彦杰(文科)655分(含北大加分)全省22名,李青峰(文科)646分,全省59名,冷超杰(文科)636分,全省146名,孟乐乐(文科)634分,全省180名。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大报时评之周时评素材(2023年7月第四周)

届高考考生,面对未来,高考已落下帷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南方都市报》在六月和七月的社论中,关注了高考成绩公布后的各种情绪反应和背后的思考。无论是超常发挥的个案,还是发挥稳定的考生,分数往往反映了个人的努力和日常水平。

吉祥物“琮琮”和“莲莲”、“宸宸”巧妙地融入了良渚文化、西湖与京杭大运河的元素,展示了中国元素的智慧与魅力。主题曲《同爱同在》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传递了团结与爱的力量。同时,杭州亚运会象征着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如智能办赛理念与数字化点火仪式,提升了赛事的现代感。

月29日,武汉大学迎来130周年庆典,小米创始人雷军以个人名义捐赠13亿现金,这一举动不仅刷新了高校捐赠记录,也彰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眷恋和对母校的深情回馈。雷军曾是武汉大学的优秀学生,他承诺过的奖学金十倍、百倍回馈,如今已化为现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

随着高考作文的变革,2023年的命题愈发关注考生的思辨与深度。本次作文素材探讨了“守界”与“跨界”这一主题,两者并非对立,而是时代脉搏与个人成长的双重呼唤。跨界的魅力在于创新与突破,它鼓励我们拓宽视野,如科学巨匠钟扬,他将无线电电子学与植物学成功融合,展现了跨界思维的力量。

角度一:坚持 初中辍学后,杨岚前往山中学习古琴。在嵩山脚下,他遇到了一位斫琴师。2004年,那时古琴还未登上奥运会开幕式,仍是一个冷门乐器。冬天,他学武功,夏天,则在山脚下学斫琴。斫琴技艺很难教授,依赖经验和感觉。

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魏寅 田径赛场上,第九道处于整个跑道的最外侧。这一道,因前伸数最大、不利于观察对手,被选手称为“最难跑的跑道”。但在一次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就在第九道上创造了“第九道奇迹”。

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刚刚揭晓的2024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今年的作文题,各界见解纷呈,它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和表达的平台。

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中,通过描绘石头在不同场景下的意义,展示了石头作为一种象征的多重性。 在诗中,石头被赋予了障碍、敬畏、虔诚和开拓的象征意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回顾历年中考,江西作文题多姿多彩。比如2023年的《合影》,以青山与白云的合影引出,启发考生挖掘个人记忆中珍贵的瞬间与故事。2022年,考生需从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中选取一位,讲述其影响或表达看法,强调品格的力量与人生境界。

苏州中考作文题 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里写道:“横亘石头的地方/是绕道而行的地方/是跪拜祈祷的地方/是排石开路的地方。”诗中的“石头”有什么喻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作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6分)《星火燎原》是红色经典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撰写,被誉为“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那些化为群星的英灵,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永远封存在历史的琥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