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所开创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现代生物科学中重大贡献之一,它给心理学、教育学甚至哲学从生理学方面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在儿童心理学中,作为儿童心理的生理基础的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是苏联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巴甫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J.Strelau)指出:巴甫洛夫把神经活动类型与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联系起来,这种能力最强的是两个强而平衡型,最弱的是弱型。
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弗洛伊德主义,揭示了潜意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强调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整体性原则,认为心理现象是由整体而非部分决定的。完形心理学进一步发展了格式塔思想,强调感知和理解中的整体性。巴甫洛夫学说则以条件反射为核心,研究了行为的可塑性。
第一类意见是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最典型的是柏曼(L. Berman)关于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的意见,如胸腺时期,(幼年时期)、松果腺时期(童年时期)、性腺时期(青年时期)。在考虑划分儿童心理年龄阶段时,注意到生理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儿童心理发展看成是由生理来决定的,就显然不对了。
第二信号系统是甫洛夫学派生理学专门术语。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
1、该儿童发展指南参考文献如下:《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份指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其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到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2、《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权威著作,详细阐述了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对于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学》探讨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是学习和实践幼儿教育的关键参考资料。
3、幼儿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部:《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儿童早期教育指导手册》《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下面是对这几部文献的详细介绍:《幼儿心理学》这部文献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权威著作。
4、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幼儿园参考文献有很多,例如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张国伟老师的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李佳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的论文以及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论文等等。
1、摘要:小学教育中的教学风格、内容,校园风气、氛围,教师,以及同师长与同学的互动在各方面对儿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更加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教师及学生本身等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性与可行性,使之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小学心理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