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凑十法》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2、幼儿园大班凑十法教简单: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3、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凑十法中,哪个数离十最近,就把另外一个数拆成能和它组成十的数。破十法中,例如16-8,先用10-8之后应该是加6,因为原来的被减数你少减了,所以应该是加上6。
以内加减法教孩子更简单方法如下:“凑十法”是计算20以内加法的基础和核心,做题思路是,看大数,分小数,加剩数 首先要求孩子背熟10以内数的分成组合,有的孩子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背诵分成和组合了,父母要重视,分成和组合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先背熟,为“凑十法”打下基础。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孩子以前学过的10加几这个知识点作为经验基础的。运用凑十法可以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孩子所熟悉的10加几问题,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从而化难为易。不但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能有效提高计算的速度,对孩子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平十法又称为凑十法,意思就是将20以内的数字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小学一年级学生所熟悉的十加几的题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例如9+7的计算,首先要将7分成1和6,因为9凑十正好缺1,所以要分出7当中的1。
破十法: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比如计算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知道10-5等于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所以13-5=10+3-5=10-5+3=5+3=8。
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破十法:看小数,分大数,破出十,算得数。是不是感觉特别简单呀。凑十法针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将较小的数字分成几和几,用较大的数字和其中的一个数字,凑成十,再用十加几就可以得到十几的结果。
1、+1=4;3+2=5;3+3=6;3+4=7;3+5=8;3+6=9;3+7=10。4+1=5;4+2=6;4+3=7;4+4=8;4+5=9;4+6=10。5+1=6;5+2=7;5+3=8;5+4=9;5+5=10。6+1=7;6+2=8;6+3=9;6+4=10;6+5=11。
2、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3、幼儿园口算10以内技巧如下:分解法:对于较大的数字,可以将其分解为较小的数字,然后逐一计算。例如,计算10-5时,可以将其分解为10-2-3,这样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将较大的数字分解为较小的数字,然后与另一个数字相加或相减,使其成为10的倍数。
1、凑十法,一般运算后的和是20以内的数字,所以,先教孩子们从1数到20,然后认识从1到20的数字怎么写。并告诉孩子们,离20越近,数字越大。熟记凑成十的数字 教凑十法之前,先让孩子熟记能凑成十的数字,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为了便于记忆,可以编成简单的歌谣教给孩子。
2、幼儿园大班凑十法教简单: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3、凑十可以分为两种凑十:一是把4分成1和3,然后9加1凑十,而是把9分成6和3,用4加6凑十。而无论哪一种方法的学习,都需要这样的知识基础。
4、+8=2+5+8=(2+8)+5=10+5=15。分析过程如下:(1)凑十法就是把两个加数中一个较小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使得其中一个数与较大加数相加得到10的过程。(2)7+8中7是较小的加数,那么把7分解成2和5的和,分解成22和5的和的原因是另一个加数是8,8只有加2才能得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