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教育对象有哪些

时间:2024-12-27

网络素养教育是什么意思?

首先,网络素养教育是指针对数字化时代中人们需要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和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们能够做到有序、正确、高效、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

网络素养,DigitalLiteracy,又译作数位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未成年人也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

网络素养是指人们在使用网络时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网络空间的规则和规范,提高对不良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除了普及网络素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也是杜绝网上不良行为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种基本能力: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不停地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素养是一种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网络素养是网络相关能力的综合体现,从通晓基本的互联网工具,如搜素引擎、电子邮箱,到能分类、整理和对比互联网信息,再到参与互联网共建。

网络素养的核心是什么

1、网络素养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遵守法律法规:这不仅意味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求在网络空间中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尊重他人权利:在网络世界中,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和肖像权。

2、什么是网络素养的核心有以下几点:遵守法律法规 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尊重他人权利 主要包括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公开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和肖像权;尊重他人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隐私安全。

3、网络素养的核心是:“赋权”、“赋能”、“赋义”。“赋权”就是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网络保护,赋予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权利,鼓励青少年去认知和接触现实世界,顺应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探索未知的天性,帮助青少年通过网络与现实世界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实践对认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4、网络素养的核心是道德素养。网络素养决定了受众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节制能力,以及与其他网络主体友好相处的能力,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必备的综合素养。作为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5、普遍性 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实践性 网络素养具有实现人“网络化生存”的功能、情感交流和愉悦身心的功能、服务社会和改变世界的功能等。民族性 网络素养与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倡导一定的网络行为方式。四是发展性。

网络素养的提案内容

1、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需要各方努力,要进一步提高家长、教师等教育主体的网络素养,创新教育引导的形式。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呼吁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材,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郗杰英表示青少年对互联网及网络信息的认识和网上行为习惯都是在接触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缺巧明网络素养教育,呼吁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材,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4、内容辨识能力 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强调培养公众的分辨力,培养公众注意分辨网络信息文化所呈现出的优与劣,进行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网民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识别网络文化的优劣,具有较好地选择和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5、检索需要信息的能力 网络是一个庞杂信息的超大集合,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混淆,一个问题一搜索往往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条结果链接,在这如此庞大数量的结果中找到自己 需要的信息,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数据。这也是最基本的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