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是指改变高考模式,是指由原来的文理科模式改为“3+3”模式高考科目,将由3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自选3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组成。
新高考,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对高中毕业生进行招生选拔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新高考的实施意味着对传统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新,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新高考模式是什么意思新高考就是教育部公布的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新高考是指“3+3”新高考选科模式,第一个3指的是语、数、外三门,第二个3指的是6选3,6指的是史地政理化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新高考》杂志2003年9月创刊,是高考改革后,国内用新课改理念解读高考而推出的第一本专门辅导刊物。
新高考是指高考考试的科目为3+X,即语、数、外三科不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三科参加高考并计入高考总成绩。新高考的变化有不分文理科改为“3+3”模式、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试时间更改、英语可考2次。
新高考,指国家对高考招生进行改革,主要形式为“3+3”模式,即三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加上自选三门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所有选择科目实行赋分制。
新高考3+1+2模式,选考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
年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外,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年高考继续实行“3+1+2”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外,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新高考选科3+1+2模式:3科必选:语文 + 数学 + 英语,1科选考2选一:物理/历史,2科选考4选2: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高考3+1+2科目中,想要提高本科可报专业覆盖率,尽可能选择带有物理科目的搭配,尤其物理、化学、政治或物理、化学、生物的本科可报专业达到96%以上。新高考选科给了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高校在招生时同样也加了限制,考虑到未来的专业及职业发展,学习物理科目在本科选专业时选择更多。
新高考3+1+2选科方法如下:“减法”选科。
准确填报考生类别 学籍届别。学籍为2018年毕业的考生填“应届”,凡已获得中等学历教育证书一年(含)以上者均为往届,其他归并为应届。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五年一贯制”等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直升者,均属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并参加转入高等学历教育当年的高考报名,考生类别归为应届毕业生。
“考生类别”栏。考生户籍是城镇的,应届生填城市应届,往届生填城市往届;户籍是农村的,应届生填写农村应届,往届生填农村往届。高考报名表包含高考生号。它是当考生身份核定通过后,制订的编号,今后通过此号报名考试、查分。
考生类别分为往届生和应届生。依据户口所在地性质,应届生填写城市应届或农村应届,往届生填写城市往届或农村往届。考生类别栏描述当前身份状态,不指向公务员类别。户口在城镇的应届生标注城市应届,往届生标注城市往届;户口在农村的应届生标注农村应届,往届生标注农村往届。
“考生类别”栏。考生户籍是城镇的,应届生填城市应届,往届生填城市往届;户籍是农村的,应届生填写农村应届,往届生填农村往届。“毕业类别”栏。分为普通中学、中等师范、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及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等六类。
考生类别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应届考生:如果考生是即将从高中毕业并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那么应该选择应届考生。这是最常见的考生类别,代表着考生即将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进入大学学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