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时间分配

时间:2025-04-07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数学要怎么安排复习啊?我还有一年的时间。

考研数学复习计划安排四步走:从八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结束,需要把课本内容刷一遍,先高数然后线代,最后概率,并把课后习题都写一遍。

考研分为英语,数学,政治和专业课,其中有很多考生都败给了英语,所以个人建议英语应该最早开始复习。考研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很难的,但是数学是有技巧的,所以数学需要花三四个月来复习。研究生初试是每年的12月底,考研需要复习的东西很多,所以建议从三月份春季开学就开始准备复习。

每天至少应安排花5-3个小时来复习数学,其中用5-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理解掌握概念、定义等,用1个小时左右来做习题巩固。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 复习的具体阶段也分为两轮。第一轮:学习时间是7月中旬到9月底两个半月。

备战考研数学初期的任务需要将数学教材认真看一遍,重要定理和概念必须牢记于心。中期的任务因人而异,数学复习较好的同学可以刷别的资料题库,复习不太好的同学则要格外注意将重点放在初期阶段的教材题目上,并着重注意做了标记的题目。后期应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做一套真题,并把控好时间。

这一时期考生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尽量集中在一起,保证每日至少3个小时连续复习时间。(2)可以买一本辅导书,先做练习题。建议做李永乐660题,学会归纳题型与常考知识点,把重点、难点以及错题做成笔记,以便以后复习 (3)遇上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题目要认真对待,切忌一看不会就直接看答案。

数学是最花时间的课目,想想看,它有150分。每天你都必须在它上面花时间,一天不练,就会感觉很不一样。大三如果课程繁重的话,英语和数学的复习时间最好加起来五个小时就好,一定要保持这五个小时效率是很高很高的。

考研复习时间怎么安排

科学规划复习时间 早晨7:00起始,7:20开始跑步运动,7:40完成早餐。 8:20背单词,9:00至11:40专注练习,严格控制时间。 12:00午餐时间,13:00午休。 15:00至18:00看书,完成练习。 18:10晚餐时间,19:00短暂休息。 20:00至22:00继续看书,完成练习。

-6月:在前期基础上,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复习、总结笔记,牢记关键点。注重笔记、总结。7-8月:在两轮学习基础上,尝试做考研真题。了解考试形式、出题方式,为复习提供依据。9月:持续做题,巩固知识点,提高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过渡做好准备。

早上记忆力比较好,建议在早上背诵英语单词,文章和政治,下午可以做习题,晚上看专业课,合理安排时间。

因此,大三学生应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最佳复习周期不超过八个月。成功者通常都有明确的计划,避免复习战线过长,避免后期状态下滑。计划表建议如下:暑假前,完成大纲单词学习,数学、线代、概率书籍复习一遍,习题完成,总投入约300小时。利用大三下学期的早读与晚上时间足矣。

准备考研需有详尽时间安排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下为参考时间表。一月至三月,考生应收集考研资料,选定学校和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信息,包括院校及专业排名和就业状况。查阅历年的分数线和报录比,评估实力。三月至四月,考生需听免费讲座,了解命题规律,掌握应试技巧,评估实力,制定全程规划。

时间:成大事者,贵在后三分钟的热量,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完完全全地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自己发生质变, 对于考研来讲,尤其是公共课的复习,发生质变也就是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因为 前期都是在准备,最后两个月一定要坚持。

2024年考研数学复习备考攻略?

1、横向对比,2024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整体上呈现出数一大于数二大于数三的态势,尤其是120分以上的比例,数二是数一的接近两倍,数三是数二的4倍多,数三是数一的8倍多。数学三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分。

2、专业课备考建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以华师大和北大版教材为主,务必掌握基础知识,辅以《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方法》等辅导书。历年真题是关键,尤其是近10年的题型和知识点,要反复研究和总结。英语方面,单词记忆和真题精炼是核心,阅读技巧和作文模板要提早准备。

3、冲刺阶段:12月至考试期间,模拟冲刺阶段至关重要。利用《真题真刷基础篇》进行全真模拟,严格控制时间,调整心态,把押题当作一种辅助而非依赖。查漏补缺:推荐书籍:《真题真刷基础篇》、《复习全书基础篇》、《数学基础过关660题》策略原则:分类刷题,至少两遍精研,错题整理,警惕非官方资料的干扰。

4、备考建议:对于专业课,考生应注重基础,如裴礼文的《数学分析》需精读并标记薄弱部分,高等代数则需通过北京大学课本和李扬强化讲义掌握考研解题技巧。复试将采用网络远程面试,强调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在复试后,录取成绩由初试和复试成绩按比例加权决定,对于调剂政策,第一志愿考生需注意限制条件。

5、综上所述,考生在准备2024年考研数学时,需要精选适合自身的教材,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推荐的书目包括历年真题解析、模拟试题集、各个科目的专项辅导讲义等。同时,建议考生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勤于练习,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