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月底 第一轮复习一般从3月到6月底,考生的任务是通读参考书。这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熟悉教材,夯实基础,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认识。建议大家在这个复习阶段要尽量做好读书笔记,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知识点整理出来。
不论考生报考哪个院校、系、专业,都应该踏踏实实的准备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所涉及到的共核性知识,如英美文学(作家、作品、文学术语、作品分析)、英语语言学、英语基础知识(翻译、语法、词汇、阅读、写作)、英美文化或欧洲文化、二外及政治等。
我考研的时候数学什么都不会,就先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看的,好多人都说那个简单内容不全,但是因为什么都不会,看那个也觉得挺难得了。看数学全书的时候就配合着陪考研单词。我是大三下才开始准备的,是准备的晚了的,用大三的暑假看完了李永乐全书和高数现代的教材。
1、大三上学期至下学期3月:决定是否考研;考哪所学校;从考试年3月份正式进入基础复习阶段,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复习了,3-6月份基本保证每天3-5个小时的考研学习。后期强化阶段强度就比较大了,一般在8-12个小时左右。1-2月份:利用寒假的时间最好把报考学校定下来,把考研资料尽可能得准备好。
2、一般来说,只要专业知识的概念清晰、掌握良好,就可以进入考研专业课学习。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从本科后期开始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准备时间 考试时间 根据考试时间规划准备时间是必要的。例如考研时间在12月,则建议提前6个月开始准备;如果考研时间是9月份,则建议提前一年准备。
3、一般都是大三下学期结束的时候。大三一般都是专业课最多的时候,如果此时准备考研,时间太紧,专业课也顾不上。这样会得不偿失,而且准备太早,战线太长,中途会很容易疲倦。大四的时候虽然课少时间多,但又太迟了,毕竟考研的内容还是挺多的,到最后没看完会很影响心情的。
4、考研专业课建议大三下学期,最晚大三暑假开始准备。4月份开始最好,如果你的专业课是全国统考,没有确定学校之前就可以着手复习了;如果你的专业课是自命题,最好尽快确定学校再按照学校的大纲和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进行复习。
5、十月份去图书馆搜集资料,在笔记中每一道大题的后面再多附上一到两点,因为专业课特别是理论,所有考生的答案基本相同,如果你能够通过论文及书籍的查找比别的考生答案更充实饱满,理论一门专业课很容易拉开十几分的差距。十一月份开始冲刺,背自己整理的笔记和真题。
6、到了七月份到九月份时候,是熟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专业课的辅导班也通常会设在10月初或者11月,如果报了补习班,可以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复习结果,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
我本科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经过近4个月的艰辛努力,我考取了本校历史学专门史的研究生。由于时间所限,我主要进行了三轮复习。
除非你现有基础相当好,头脑足够聪明,否则4个月要学好初中3年的所以知识有相当的难度。
肖四肖八是必做的,肖八的大题可以不用背,只看看马原的部分就行,肖四的大题是一定要背的,同时可以参考腿姐的最后十道题。 我自己的话,是只背了肖四,没有买题,都是用刷题小程序刷选择题。后期在零碎时间,可以听腿姐的带背。 政治其实拉不开分,但是是唯一一个能在短时间提分的科目。
来不及。基础相当一般,4个月除非每天都学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研大纲和时间安排,分配每天、每周学习时间,确保覆盖所有考试内容,留出复习和模拟测试时间。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广泛阅读历史书籍资料,系统学习历史学理论、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内容,提高知识储备。制定笔记和复习方法,制作详细笔记,整理知识点,使用彩色标记、图表等工具,回顾复习资料。
历史学考研复习计划建议以根据自身的复习规律进行安排,要处理好3课的时间,一般考生是这样安排的:专业课占大部分时间,英语其次,政治最后。专业课复习建议:第一遍:快速阅读。像看小说、看报纸一样。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兴趣。二是建立结构,即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就可以了。
时间安排: 和333差不多,总体复习规划就是看唐宋的网课,对应课本过一遍知识点,之后就是背诵了。 我开始的时间是比较晚的,9月份才开始,一是因为觉得知识比较少,前期将重点放在了333上;二是当时还没有彻底的确定院校。333是都要考的,专业课二每个学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的学校考的是历史教学论,就迟迟没有开始。
考三门,英语100,政治100,专业课300。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外国语(下午14:00——17:00)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依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参与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首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别的还有俄语和日语,考生可以依据所学外国语语种的不同来选择考试语种。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我的战线比较长,毕竟山大是985,从3月份就开始了,最开始还有课,每天学习时间不长,暑假的时候我留校了,开始拉长我每天的学习时间,早上七点开始学习,中午睡一个小时,晚上学到十点或者十点半。
考研各科的时间都是三个小时,具体时间如下:(1)第一天 上午政治(8:30-11:30)下午英语(2:00-5:00)(2)第二天 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下午专业课(2:00-5:00)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首先不要以为3个小时,时间长,真正你模考以后就会发现,3个小时甚至不够用,如果你觉得是件很充裕,说明你肯定有没有读懂或者看明白的地方,因为那些题目出的都是模棱两可。就拿阅读来说,这可是重头戏,而且一个分值可是2分啊,你用的时间太短了,控制在70-75分钟。
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耐得住诱惑,我曾经在考研的道路上坚持过。早上6点起床,偶尔推迟到6点半,确保最晚7点抵达图书馆的考研自习室,开始一天的学习。英语和数学成了我每天的主旋律,尽管大三下学期课程繁忙,但为了考研,我选择逃课,将时间投入数学复习。
所以考不考得上的关键还是复习得如何,不要因为平时成绩不好就不敢考研。你平时不可能像考研那么认真学习的,所以平时的成绩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因为你可能不太喜欢学,所以无所用心,因此,平时的成绩常常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和潜能,是不作数的。
当自己拿到自己的考研成绩时,自己整个人的心态都已经崩溃了,因为自己从来不敢相信自己付出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却还要面对整个失败的情况,自己当时的心态,只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崩了”。自己也伤心痛苦了好几天。但终归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历史学属于统考专业,所考科目有:英语、政治、历史学基础。其中历史学基础包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还有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
历史学:历史学(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题30分;4道简答题,每题30分。英语:英语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历史学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国际古代史、国际近现代史等四门基础学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除此之外,会计专硕、审计专硕等专业硕士考试也是只考一天。以历史学考研为例,历史学考研一般需要考一天半的。就历史学基础这一门而言,只考180分钟。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三门。
历史学,通史(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题30分;4道简答题,每题30分。英语、政治。英语和政治是公共课,必须考的内容。复试:笔试:你所报的专业内容。
考研历史学的难度较高。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历史学、英语、政治,这三门科目:历史学,通史(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题30分。4道简答题,每题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