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佳研究员 王维佳研究员是新闻学系的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传媒与社会变迁、互联网政治、国际传播与社会发展等。他发表了多篇关于国际传播的论文。王秀丽副教授 王秀丽副教授是新媒体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健康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等。
复旦大学的沈逸老师,以其对国际关系和政治事件的深度解读,是国际传播考研的必备资源,他的视频具有极高的知识价值和实用意义。中国传媒大学黄典林老师的视频,尽管刚转战B站,但内容质量已获认可,特别是《三跨考生如何扬长避短》一课,值得推荐。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传学者的聚集地,方汉奇、郭庆光、彭兰和胡百精等,他们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广受关注,彭兰教授的《新媒体用户研究》等,以及胡百精教授的《建设性新闻与公共协商的可能性》等,展示了他们在网络传播和公共传播领域的深邃思考。北京大学同样不容忽视,程曼丽和胡泳教授的学术贡献显著。
1、选读如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等,增强实践理解。广告学:阿伦斯的《当代广告学》是重要参考,广告学考研还需师姐的《广告学考研详解蓝皮书》。研究方法:推荐陈阳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等,同时关注社会研究方法的多种视角。
2、北京大学的考研选择涉及三个学院:校本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硕,新媒体研究院的新媒体专硕,以及深圳汇丰商学院的财经新闻方向专硕。2023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新媒体研究院增设了国际传播方向,而学硕名额全部留给保研生,专硕成为主要报考选择。
3、专业课是新传考研的绝对大头,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必备的基础书目,具体的书单大家可以去胡师姐的公号里面找到。
北大猫哥:北大新媒体专业越来越热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非常出色。今天,猫哥将分享一位非典型考上北大新媒体的学姐的案例,她是如何备考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有赤子之心,也要有清醒的头脑。
本科就读于广州某211院校经管类专业,大三开始辅修新闻学双学位,一战北大新传MJC成功考上。很早就决定考研,二月底就基本确定了考研目标,但当时是想考人大。 大概四月份阴差阳错了解到北大新传院的考研信息和题目风格,觉得更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并果断开始备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面对25考研的同学们,我们强烈建议尽早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特别是打算报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传MJC、健康传播、国际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院(新媒体专硕、国际传播)以及汇丰商学院的财经新闻专业。由于考研竞争激烈,针对性备考至关重要,而充分了解目标专业的考情是关键所在。
因此,在报考时,要拉开差距(各个学校的提档线,不要都报同样的学校),如报了北大,就不要报清华,但可以报北航、北工大;报了复旦就不要报交大和南大,但可以报同济、上海理工大学。我不给你具体建议,因为这种建议不一定符合你的情况。
新闻专业主义每年都是热点,吴靖等人也很关注这一问题。很多学校都考过,北大考他也是迟早的事,建议对这块要有一定的掌握。
在志愿填报时,第二个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学校。
兴趣很重要 选择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大学学习方向和就业的努力方向了,学习和就业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谁也代替不了自己,因此如果实在是没有兴趣的专业还有厌恶的专业,我们真的可以忽视了。
NO.5机械工程类专业 对于这个专业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面非常广,尤其受到车企的“特别关照”。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应聘上了长城汽车、海马汽车以及江淮汽车的有关岗位,虽然最后没有去,但是觉得应聘难度真的不大。
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分数线为370分。根据查询中国考研网可知,北京大学2023年考研分数线已公布: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复试分数线总分:370分。单科分别是政治或综合:55分;外国语:55分;专业课1:90分;专业课2:90分。招生院系在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之上,可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
北大新传考研分数线如下: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55(单科)/90(单科)/370(363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新媒体研究院55(单科)/90(单科)/397。北大新传概况:北大新传专业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圳研究生院、新媒体研究院进行招生。
学术学位:哲学355分、经济学375分、法学345分、教育学355分、文学365分、历史学365分、理学310分、工学310分、医学310分、管理学350分、交叉学科310分。
年招生简章显示,新媒体研究院专硕招生增加,国际传播和健康传播方向人数增多,深圳研究生院财经传媒方向为3年制,学费差异明显。研究院计划招生29人,奖学金覆盖前50%,并且分数线竞争激烈,建议目标分数定在38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