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香蒜历史记载

时间:2024-12-29

大蒜起源于亚洲西部高原,随后扩展至中亚,随着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大蒜被引入中国,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材。作为蔬菜,它与葱、韭并列,作为调料,与盐、豉齐名,烹饪方法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西晋时期,大蒜已深入民间,晋惠帝流亡时,大蒜就曾是他的日常食物。

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年—88年),李恂任兖州刺史时,蒜开始在当地种植并逐渐传播开来。他不仅自己种植,还将蒜种分赠给下属和家人,这一举动使得蒜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从兖州扩展到周边的郡县,最终遍布山东各地。尤其是苍山一带的蒜,因其品质优良,成为了当地独特的特产。

玉林市仁东、仁厚两镇自古盛产香蒜,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据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记载,仁东多产蒜,“蒜苗鲜嫩,味浓郁;蒜头味辛温,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大约在东汉章帝时(公元76年—88年),李恂任兖州刺史,将蒜种带到住所种植,后又分赠下属、家眷,从而相传相种,渐渐地从兖州发展至周围各郡、县,而嘉祥,而济宁,而苍山...并扩展到山东各地,经长期繁衍,形成了以苍山一带所产之蒜最佳,并成为当地特产。

玉林地区种植玉林香蒜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千年前。这里的独特土壤孕育出的香蒜以其独特的肉质晶莹和浓郁的辣香而备受赞誉。为了提升玉林香蒜产业的竞争力,玉州区近年来不断致力于打造和推广玉林香蒜这一品牌。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该产业的繁荣发展。

玉林香蒜的基本介绍 玉林大蒜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特产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

玉州区种植玉林香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特有土质种植的香蒜头以肉质晶莹、味道辣香而闻名。为做强做大玉林香蒜产业,玉州区近年来积极打造“玉林香蒜”品牌,使玉林香蒜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玉林香蒜基地面积5万亩,蒜农有3万多人,从事营销玉林香蒜的达700多人。

玉林香蒜种植主要在仁东镇。自2005年11月,玉林香蒜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及2006年、2008年分别注册了“郁州”商标和“仁东”商标后,2008年大蒜价格又比上年增加,蒜农们种蒜的热情更高了。

玉林特产有:博白桂圆肉、博白蕹菜、容县沙田柚、玉林香蒜、玉林牛巴。博白桂圆肉,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12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白桂圆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博白蕹菜,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玉林香蒜是玉林特产。“玉林人食香蒜”的论调由来已久,香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