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观后感 篇1 20xx年4月17—22日,衢州市组织了教师心理学C证资格培训。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专家零距离接触。以下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观后感心得篇1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给予爱和关注: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花时间与他们互动、聊天、玩耍,让他们知道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倾听孩子:重视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困扰,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定学习任务,而是经常经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扑克牌算24点,早期的时候让孩子玩电脑教育游戏软件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有了提高,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家长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增强他学习的欢乐感受,引导和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宽容。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孩子的一切。缺乏对孩子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老师与孩子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时机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保密的原则。
独生子女问题的探讨 在家庭结构快速转型的今天,独生子女群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年龄在15-20岁,生活条件优越,却在心理健康、挫折承受能力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他们享受着家人给予的最好生活环境,却缺乏独立成长的机会;他们经受着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处于青春期的觉醒与迷茫之中。
首先是兴趣,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王老师所讲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孩子限量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