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为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教师可借助图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工具,营造一个融合场景、影像、声音的动态化的学习情境,将书本上的静态之美变为生动形象的动态之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活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创作和评价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发展出对美的敏感和鉴赏力。他们可以学会识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有选择性的决策。
首先,学习美术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是一种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的方式,通过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实践,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学习美术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培养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更加灵活和富有创意的思维方式。
其次,美术鉴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学生能够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人们常说,现代学校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
美术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