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构传统手工技艺在高校美术中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间:2024-11-26

面对在“工业0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如何重构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工业德国0和中国2025时代(互联网+制造)的含义进行了解:“工业0时代”其实就是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的时代,他们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大数据处理是它的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它的关键。

人们对于独特性和文化认同感的需求增加,使得手工艺品重新受到了关注。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商品,这为传统工艺的再显和重构提供了可能。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开始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定位,通过创新设计和现代审美,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

要注重分享内容的取舍。因为只有20分钟的现场分享时间,如何把一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就需要突出重点、难点,将时间花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设计亮点上,避免面面俱到。 要切时运用短视频。在案例解读过程中,老师们充分利用媒体录制示范过程,对于掌握学习要点、难点很有效。

朱以青也提出,对手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活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三是田阡、钱永平等学者对手工艺类非遗创新与社会文化建构关系的研究。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子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