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当孩子生气时,立即提供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玩具,如积木、拼图或串珠,或者一起阅读图画书,帮助他们将情绪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允许孩子表达不满。当孩子哭泣或闹腾时,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
组织幼儿讨论后,制定本班公约,如生气的时候不能打人、大声吵闹、损坏东西等,并把这些内容画出来(事先画好)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幼儿唱歌曲《拉拉勾》。 附:《生气的时候》丽丽和豆豆是邻居。一天晚上,丽丽想让妈妈给自己讲故事,可妈妈正忙着,说:明天再讲吧。
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绪排解掉时,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开展此次心理辅导活动,目标就是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相互获得帮助。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情景讲述活动《消气商店》中,在情景讲述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理解体验不良情绪,找出情绪宣泄——消气的方法,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
1)教师方面。教师应该首先有饱满、积极的情绪对待幼儿,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对积极情绪的愉快体验,对幼儿情绪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①有原则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重建科学的认知:儿童因为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我们应该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引导孩子重新建立正确、科学的认知,帮助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克服恐惧心理。
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