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近几年来农村的发展和变革,“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
2、只是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前,心理学家很难收集到用户足够丰富的行为数据,因此数据的匮乏导致了行为测量在传统心理学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
3、预测11 如今,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你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提示: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4、二是编写学习辅导材料;三是开展“金点子”活动,为提升工作实效建言献策;四是开展“三问凝聚民智,促进科学发展”活动,以“书面问计、网上问策、当面问政”的形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五是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度,编写简报;六是在学习调研阶段举办三期学习专栏,交流学习体会、调研报告和公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问卷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校教师对教师培训的看法与需求,以便更好地优化培训计划,提升培训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我校全体专任教师进行调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培训需求和意见。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
鉴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经占我校教师数的50%左右,他们不仅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目前专业成长的状况还影响着我校今后的发展,据此,学校开学伊始决定: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篇1 调研时间:10月22日--28日 调研形式:校长及教务处分管领导邀请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与调研。 调研项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常规、作业设计与批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 调研结果:总计听课24节。 课堂教学情况:(1)老师们课前准备充分,能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教案。
教师休息室调研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引言:介绍调研的目的、意义、背景等。教师休息室现状分析:分析现有教师休息室的设施、环境、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期望。调研方法:介绍采用的调研方法和样本情况,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1、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1 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总人口的17%,80岁以上老年人20xx人,占总人口的0。95%;五保、失独、空巢、三无、失能等五种老人5183人,占总人口的4%,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8人,占总人口的0.1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乡低保。
2、【2017社会调查报告留守儿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到沿海地区或其它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构也由当初单一的家庭成员发展到现在的夫妻两人。
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
4、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有9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2、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
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4、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55万,占农村儿童37%,占全国儿童2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5、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如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普遍。有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自卑感比较普遍 。性格孤僻。由于自幼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逆反心理严重。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在留守儿童中尤为突出。厌学心理。
有9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道德上缺少教育。
农村之所以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争取改善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留守儿童也常常因为家境贫寒和缺少父母的爱而遭到耻笑,感到自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父母尽量在家打工,给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调查中发现,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如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普遍。有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自卑感比较普遍 。性格孤僻。由于自幼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逆反心理严重。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在留守儿童中尤为突出。厌学心理。
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仿佛9岁和10岁之间真的有个分水岭。10岁孩子的日子比9岁时好过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10岁的孩子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随便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比如说晚饭后可以出去玩、没有家庭作业。惧怕的情绪少之又少。
-9岁孩子的成长密码 1岁到2岁半反复穿梭于 “和顺期”与“执拗期”这段时期的孩子成长迅速,情绪变化和身心也变得很快并且没有什么规律。情绪好的时候百依百顺,让躺着就绝不趴着,省心到感慨孩子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情绪坏的时候固执己见,说什么都不听,关键还不知道孩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在《终身成长》一书里,德韦克教授写道 “表扬孩子,关键点就在于你在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简而言之,父母不应该“攻击一个观点,然后把其他观点留给孩子”。不要杀死你的孩子。只要你仔细观察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取得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