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上无论是手工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型,抑或是绘画创造表现类型的课型,都能体现孩子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需要用到剪刀、纸屑等工具的课。
热情与责任心。教学是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是爱的共鸣、心的呼应。同样一份教师工作,不同的人为它而付出的可能完全不同。有些认为照本宣科就完成工作,有些则倾注大量心血上好一堂课。为了对学生、学校和自己负责,只要我们还当教师,就应该以极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确保教学质量。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师表形象,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做好教学与育人工作。
小学美术教师应优化课堂,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学生对美的感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受到启发,借此陶冶情操。
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评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获得完美的人格。由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意识;能力培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担负着实施美育重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在他们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德育人,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