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帮助留守儿童

时间:2024-11-15

课堂上,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多提问以激发学习热情。课后,应积极与他们沟通,了解生活和学习状态,关注心理健康,确保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班级活动应多组织,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1)用“爱心”换来信任。平时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多给他们照顾,;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坚持检查并耐心地纠错讲解。使更多的留守儿童拥有自信心!(2)给他们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我经常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探讨班级管理和学习,是他们能融进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

成立自立组织,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

在建设寄宿制学校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可建立“代管家长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代管家长制”就是让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义务代管,责任到人。

成立自立组织:鼓励留守儿童建立自立组织,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独立生活能力。班级可设立“独立儿童小组”,学校则可成立“独立儿童委员会”,由有独立能力的儿童担任成员,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求助渠道。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