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
所谓美感是指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或通过绘画等方式养成的对美的一种认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事物,产生愉悦感,积极面对生活。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路。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事物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源于欣赏艺术作品或是自然景象,甚至是精神层面的高尚品质,如对无私奉献者的赞美。艺术是美感的主要源泉,它通过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激发人们对不良事物的反感。除了艺术,自然现象、人的行为、语言和精神文明的表现,都是提升美感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目标 开展美育主要的目的有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它的奥秘即在人们欣赏美时所发生的美感之中。美感并不神秘,从根本上说,产生情感的直接原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估。即一事当前,如果它大致符合并能丰富主体已有的认识,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和渴望,主体就会对它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则发生否定的情感。
美育任务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发展,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美感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欣赏及创造能力,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式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形象性是美感教育的首要特征。通过直观的美的形象,学生得以领悟和理解美的内在精髓,无论是自然之美的灵动,社会之美的和谐,还是艺术之美的独特,其基本属性都是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