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如何用艺术表达理想信念?

时间:2024-12-24

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在“赤子初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学生艺术作品展上,400余件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共同表达着来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

首先,教师需要从艺术类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在讲授艺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情感以及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促使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在教授学生相关艺术技能时,可以将行为素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方式和手段中融入思政元素。

第二,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以情感人,感染、激励、引导学生们拥有家国情怀的使命与担当。第三,思维要新。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在实践中科学地运用。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该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如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与创新的产物,从而促进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