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徽博士村29个博士54个硕士,这里如何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首先,这个地方通过一些有利的政策让更多优秀的老师前来教学。其次,这个地方的父母不会因为没钱而不让孩子读书。最后,这个地方的学生,他们会跟亲戚们以及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竞争和相互带动的关系。
当地教育水平很高,教师素质高、学历高、教学环境好,这里最好建筑就是学校,这么优良条件才培养这么多优秀学生。
从小开始,也许当地的人们就对自己的孩子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也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努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如今,安徽省的一个潜山的逆水被称为了博士村。当地的人们都会感到很骄傲,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个村子之所以能出这么多博士,与村子重视教育密切相关,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十分重视教育,就是这种学习氛围让这个村子里的孩子把不断提升学历看的很重,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其他村子也应该向逆水村学习,崇尚教育要提上日程。
他们还小,或许不知道博士墙的意义,但他们每天从这里路过,经年累月,涵育熏陶。 秧田村的小学生们用毛笔写书法 二 秧田村是个中等村,有1288户村民。除了21位博士,30年来,还出了100多位硕士,600多名大学生。平均两个家庭出一个大学生,12个家庭出一个硕士。 秧田村和湖南浏阳市其他乡村并没多大的不同。
在秧田村有这样一位村民,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罗建植,但他却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培养成两个博士生。这是多么让人吃惊啊,城市人家的孩子也很难出一个博士生,更何况是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农民的孩子都考上了博士呢。
父母对知识的尊重态度会影响好几代人,只有尊重知识的家长,才能培育出知识分子。屈伟员夫妇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培养出了村里第一个女博士,以前为供养女儿读书,夫妻双双到外地打工。因为很少陪伴在身边深感惭愧,但为了让她们接受高等教育,这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