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博士后考试考什么

时间:2025-01-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国际法学学科专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培训班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课程研修班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外贸、三资、国家机关等行业领域及中国驻外商务机构,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法学科,具备一定的实力,但相比中国人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其难度并非高不可攀。人大与中政的国际法专业,实力确实更为雄厚,其学术声誉也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抗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国际法学专业国际法学专业,设立于1984年1月3日,是首批设立的博士点之一,尤其在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上享有盛誉。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和广泛涉外经贸知识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强调外语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听说读写方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专注于法学教育和研究,拥有深厚的学科专业实力。其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法学领域,而国际法学和民商法学则作为重要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学术研究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开设了一系列重点课程,涵盖了商法学、公司法、海商法、票据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以及民法的总论、物权和债权等多个领域。商法学主要分为四编,探讨商法概念、主体制度、商业中介和商品流通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课程研修班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外贸、三资、国家机关等行业领域及中国驻外商务机构,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国际法本体论作者简介

罗国强,男,197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与博士后。其学术生涯始于2000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随后,于2003年在武汉大学国际私法专业深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他在复旦大学国际法专业完成学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本书是基于作者的学位论文“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经过修订和充实而成的作品。其核心内容为国际法本体论,由罗国强博士提出。这一理论旨在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法的本质”等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国际法的性质、效力、来源等基本理论框架,重新诠释自然国际法,并探讨其在新世纪的适用性。

罗国强在本书中强调,国际法的本体论不仅是对国际法现象的描述,更是对其内在规律与本质属性的揭示。通过综合运用法学、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国际法本体论体系,旨在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解释。

罗国强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如《Yearbook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法学评论》、《法学》等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显示了他文章的影响力。

《国际法本体论》(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自然法与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离岸金融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1、国际法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2、●我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3、学院积极开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半数教师曾经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讲学、攻读学位或进行学术访问。

4、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