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时间:2025-02-08

误区1:轮状病毒作乱却误认为菌痢 因为暑热刚过,家长还笼罩在夏季传染病特别是中毒性痢疾的恐惧中。宝宝又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大便次数多,可达数十次,患儿很快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

误区三:腹泻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活疫苗,而不是抗生素。对于严重腹泻,止泻药应谨慎使用,尤其是对婴儿,因为它们可能有副作用。误区四:腹泻期间,补充液体而非止泻是首要任务。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家长应给予适量的口服补液盐,严重时则需就医静脉输液。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了个别情况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治疗外,绝大多数都是病理性的,这其中少数是由于气候变化、饮食改变、腹部受凉、肠道过敏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其余均为感染性腹泻。炎热季节(3-9月)细菌性肠炎约占70%,寒冷季节(10月-次年2月)病毒性肠炎约占50-80%。

把病毒误认为菌痢。宝宝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其实,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不知道有传染性。

误区1: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有的妈咪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

很多妈妈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宝宝拉稀水的时候怕宝宝拉稀严重或者出现多次会禁止宝宝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