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
对此,国内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庞丽娟指出,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要谨慎看待这种学前教育义务化。而在美国,40多年前的一起案子则对幼儿园教育影响深远。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家长存在误区是有深刻原因的。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利益利益就是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会非常轻松的在一年级因为学的都是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分非常轻松,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会遏制幼儿思维的发展。
危害是造成孩子厌学、扼杀孩子天性。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还未充分的认知,充满着对各种各样事物认识的好奇心。
一是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健康。 二是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性的学习。三是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违背了幼儿教育思维认知模式,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智力尚未发育完全,尚需通过积极探索跟兴趣的培养以及不断实践,从而亲身感知身边的事物,获得认知。然而教育的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天性,此时灌输那些条框教育,反而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对小学化的认识分别在于现状跟危害。国内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目前,就个别城市重点幼儿园来看,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在课上向学生讲述小学的部分知识,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减少了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期是人生的黄金发展期,孩子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等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过早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孩子们的身体疲劳,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过度的学业压力会使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