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就会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 技能,才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 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墨守常规,老一套,教师讲,学生听,老样子,导致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造成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开展简笔画活动,这是为了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的一个好办法,也就是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也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但农村有广阔的地理环境,丰饶的物产资源,自然的风土人情,为美术教育提供了独特的发掘空间,这就要求农村的美术教育方式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培养农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农村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精心备课,优化设计。
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我认为应该从课堂抓起,注重培养其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引导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选择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评价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新能力,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
强化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体系,确保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农村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乡村儿童美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对人性的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