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阅读教育。所谓阅读教育,就是通过阅读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阅读教育把阅读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强调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重点研究了韵语教学,其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国有很大影响。
芬兰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小孩的兴趣爱好 芬兰父母给小孩报的兴趣班,丝毫不比中国小孩的少。但与中国父母不同的是,芬兰父母没有“证书”需求,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小孩能玩的开心,找到兴趣。
但芬兰教育却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重视基础教育,让孩子得到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千万别被成绩单牵着跑,别忘了更重要的东西是让孩子做好自己,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不管“快乐教育”还是“苦逼教育”,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OECD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
这种教育环境以信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管理能力。此外,芬兰的家庭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鼓励孩子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赢在起跑线上。这种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在于其对人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芬兰的孩子七岁才入学,在这之前,虽然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照护中心或学前班,但不可讳言地,家庭要负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例如,培养小孩的阅读能力、学习兴趣。
在芬兰,孩子们几乎不需要参加考试,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合作、学习责任感。学校教育重视体验,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例如,15岁以下的安特罗想要一双乔丹鞋,但他需要自己赚钱购买。
首先,芬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旨在激发个人潜能,而非简单的竞争。在芬兰,如果某个孩子在学习上不占优势,或者没有艺术天赋,社会和教育体系并不会将其边缘化。相反,他们会鼓励孩子发掘自身的优势,无论是公正、创造力、雄心、团队合作,还是善良、毅力、好奇心和同情心,每一种品质都被视为宝贵的。
芬兰是世界最早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国家。早在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孩子不能只读书,还要深度参与生活。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发散思维,并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当孩子们看到绘本中的单词时,他们会将其与卡牌游戏中的单词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概念。芬兰的教育注重自我认知,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