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重阳节来历和节日风俗

时间:2025-01-23

重阳节的来历与天象崇拜有关,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在古代,人们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有长久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也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此外,重阳节还与农业生产有关,农历九月是秋收的季节,人们通过庆祝重阳节来祈求农作物丰收。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其中登高赏菊尤为突出。登高意味着避邪,而赏菊则寓意着延年益寿。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人们就已开始庆祝重阳节,那时的庆祝方式主要是出游赏秋,登高远望,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长寿的期盼。在幼儿园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会。

来历:重阳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唐代时被正式确立为民间节日,之后各朝各代均相沿袭。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即重阳节。《易经》中将“六”视为阴数,“九”视为阳数,九月九日为日月双阳之刻,两九相叠,故称重阳或重九。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和传统: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