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学中的心理学案例及分析(二)

时间:2025-01-13

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后来通过和她聊天以及一些别的途经,我才了解了她家庭的一些情况: 小学6年级时,母亲出国而导致父母离异,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清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保护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体验成功个人的已有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

要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咨询师采用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让当事人明白不同人活着的不同理由,改变“当事人仅仅为他人为父母活着的狭隘孝道观念”。

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