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
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一)开设“自理能力操作”活动,进行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练习,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幼儿园制定小班幼儿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的内容和培养计划,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自理能力和季节情况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每周设置一节“自理能力操作”活动。
正面激励: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任何进步都应得到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继续学习的动力。设立奖励机制:可以设立小星星贴纸或奖励卡片,每当孩子完成一项自理任务,即获得相应的奖励。家园共育 家庭作业:幼儿园可以布置适合在家庭环境中实践的自理任务作为家庭作业,比如自己整理玩具。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需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比如,如何洗手、吃饭、穿衣、穿鞋等。之后还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自主去实践,并及时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班上,可以采取定期的评比,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自觉性。同时,注意把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 创造条件,调动幼儿生活自理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应该从园内环境创设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从小班起,老师可以在帮助幼儿上厕所、就餐、睡前穿脱衣时,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自己去做。
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并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宜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幼儿园内生活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和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的育儿观念,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