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生,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当年实际招生名额,在中考中就是分数线要高于统招线的学生就叫做统招生。这些学生算是被正常录取的。
统招生,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当年实际招生名额。这里包括了指标生名额,还有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择校生,是指考生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底分指标,或者在该学校的招生范围之外的学生,他根据自己的希望,非要在某只学校就读的,这就是择校生。
是指在中考分数线下的在学校排名较高的学生可按正取生录取。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名额,由电脑自动选择,根据排名由高到低。
中考均衡分的意思是略低于统招生分数线,而高于择校生分数线的分数。在中考中的均衡生,为促进教育公平而设立的。是指在中考分数线下的在学校排名较高的学生可按正取生录取。
享受中考均衡指标: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三个学年均在该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正常转学、休学的学生,不含往届生),才有资格参与20%均衡生招生指标的竞争。均衡生政策对有潜质的家庭贫困学生是雪中送炭,让许多在中考中未达到学校分数线却有潜力的学生有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是指在中考分数线下的在学校排名较高的学生可按正取生录取。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名额,由电脑自动选择,根据排名由高到低。最简单的一句话:离分数线还差一两分,不用择校就可以去均衡生,就是不花钱的择校生,略低于统招生分数线,而高于择校生分数线,招的是那些未达到分数线的可能有潜能的学生。
所谓“均衡”,就是“大家分一分,每人一杯羹”的意思,很像以前的高中保送读大学,只不过均衡生的招生由市招办完成,而不是学校。 实际上,均衡生名额越多,统招生名额就越少,那么统招生的分数线就越高。
未报C校均衡志愿的考试除外。再往下数10人被录取为A校均衡生;未报A校均衡志愿的考生除外。若丙考生只考了456分,具有均衡生资格,但填均衡志愿时仅填写了B校均衡志愿,那么他最终又不会被任何学校录取为均衡生,丙的均衡机会就让给了低于461分的第31名考生,丙只能读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