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2)改革评价标准,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改变“画得像不像、漂不漂亮”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转变为注重创造性、表现性的造型实践导向,鼓励学生作品与别人的不一样。
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时不断创新,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得以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艺术创作的永恒原则,而“艺术贵在创新”却是这个原则的前提。
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认识、改变观念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倡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创作智慧 以往的传统教学一般只注重学生认知、技能技法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合作教学为学生找回了这份情感和乐趣,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合作学习,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其他器官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如教学初中美术第一册《简笔线描画》一课时,学生最喜欢画动物,可让学生看一种录像,画一种动物,听一种录音,画一种动物,闻一种气味,画一种动物。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强烈的好奇新,对新鲜事物也有着强烈的探究意识。在美术教材中包含了手工制作、不同材料上的贴画等,借助这些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