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篇一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笔者认为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就三者如何共建幼小衔接平台,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前期的准备,本文通过了解学校教育导向、指导家庭教育方向、三方达到教育统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
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呢?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生活是松散型的,他们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而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的事情要求自己来完成,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