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好效应——走出错觉,正确评价(光环效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Never ever judge students by their exam grades. Everyone has his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曾提出着名的美即好效应。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 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9 、暗示心理效应 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仿效法:是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给儿童提供道德榜样,让其仿效,从而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在儿童身上具体化的方法。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罗森塔尔效应是德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体现。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点评:温水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点和错误,都不可姑息。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护犊”心态,对成绩较好,平时比较守纪的学生总有一种偏袒心理。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以德为先应该成为教育的根本性原则,而心理往往是一个人外在道德水平的内在体现。
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