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借招聘之名,行骗财之实吗?

时间:2024-11-19

据网易财经报道,58集团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大量求职学生的个人信息,将其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群体卖课转化客源,58集团再从中收取返佣。在58集团出售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中,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简历价格高达约1500元/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才市场负责人说,这种虚假招聘也存在于正规招聘会中,特别是一些免费的招聘会,为了扩大规模、增加用人单位数量和岗位,主办方通过各种关系找来一些企业当托儿,人为地制造火爆假象。 ★应对措施:为了避免遭遇此类招聘,求职者要做好信息鉴别。

有一些不法之徒以招聘员工为由将受害者骗到偏僻地点,随后对其进行抢劫、绑架。对策:求职者到陌生的地方应聘时要提高警惕,接到面试通知后,首先要核实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联系时,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了解企业信息。

寒假已经开始,2006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受过骗。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骗局一:招聘企业缩水两成多 招聘会大厅分区域设置展台,有的区域求职者明显比其他区域少很多,有的展位根本无人问津。其中一个区域空置的14个展位十分醒目,让人顿生凄凉之感。而同样的感受,在另一区域也正在上演,这里空置的展位有29个。

主要方式:还有一些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以招聘录用为借口,征收一部分的押金或者是保证金,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财物。这类诈骗在轻松许诺工作机会的同时,对方就会对你提出收费要求。国家相关法律有“用人单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证金、集资等作为录用条件”的明文规定。

一般学校举行的招聘会还是比较可信的,因为一般的单位来学校招聘,和学校之间还签有一份协议,只要相信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不会误入传销的行列,因为传销人的目的是让你在交纳一部分费用之后把你套牢,正规的招聘单位是不会收取你费用的。

还有的单位借招聘之名“挂羊头卖狗肉”,或恶意收集简历贩卖个人信息或借填表进行市场调查,求职者透露的信息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牟利的工具。假招聘不同于违法招聘,打的是法律的“擦边球”通常不会骗取求职者钱财,但是会贻误求职者的时机、危害个人信息安全。

不一定都是骗人的,但是如果求职要以培训等名义交钱一定是骗局。正规公司不需要交钱的,算是无偿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要交钱的都是打着公司幌子的培训机构,专门盯应届毕业生。这种套路很多,招数变化无常,但是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是不变的。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向“招聘单位”透露任何你不知道的个人信息。一旦发现任何侵权迹象,你应该立即报警。根据对以招聘名义非法集资的调查,职场最大的诈骗是收取保证金,占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