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中考文化课开考,这是“新中考”实施以来的首考。据悉,中考前,各区中招办将把中考准考证下发到各中学。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准考证上新增了对应每个考生的考试科目、各考场号和座位号。考生需根据选考科目换考场。
在考试内容方面,取消语、数、英3科分值,同时也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一科作为考查科目,但不计入总分。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定,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
2017年,北京市进一步完善中考分流制度,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2”模式,包括综合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成绩与学科竞赛、科研成果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最终排名,按招生计划录取。
2021年,北京市中考将实行“两考合一”、“全科开考”的新政策,据网传,2025年将继续延续该政策。传北京某校初一家长会透漏,2025年中考(现初一学生),仍然是10选8的中考,初二地理、生物小中考依然存在,只是体育从40分上升到50分,满分由660分调整为670分。
024年起,北京中考将全面实行“3+1+2”模式。在考试内容方面,取消语、数、英3科分值,同时也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一科作为考查科目,但不计入总分。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定,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
三门选考科目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以100%、80%、60%赋值折分,共出现54种折分方法,给考生更多选择空间。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分数。考试注意事项: 提前熟悉考场。
考试科目和内容调整2024年中考将打破传统的考试科目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科目外,新增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等科目。这样的调整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月24日,北京市首次“新中考”开考,5万多名考生将走进考场。与往年不同,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余五科中选择三个科目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至少选择一门。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在北京新中考制度下,每个学生都需要选择3门选考科目,其中必须包括语文和数学,剩下一门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课时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优势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喜好来进行选择。
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这六科的总成绩将计入中考总分。这些科目的成绩按照5:3:2的比例计入中考总分,具体占比为63%。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成绩将以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从2024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总成绩仍为6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