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高考志愿决定一个考生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每年都有一些考生上学以后,发现所选专业自己不感兴趣,而选择退学。也有的考生大学四年,基本上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只是拿个毕业证。走上社会,基本从头开始。所以,填志愿应将兴趣放在第一位。
综合考虑: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前景、学校条件等诸多因素。不要盲目追求知名学校或者热门专业,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出决策。咨询意见:可以咨询家长、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等有经验的人士,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填报志愿专业顺序正确方法如下:平稳型。以第22-23个志愿为中心,每个志愿的分差在2-5分左右,依次展开,冲稳保各占三分之一。保守型。以第15个志愿为中心,每个志愿的分差在2-5分左右,依次展开,保和稳的成分多一些。激进型。
其次,考虑招生规模,适度调整志愿数量。若专业招生量有限,可选择报两至三所;若招生量大,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报考数量,同时考虑选择实力较强的高校及模拟考试成绩突出的学校,以确保有更多被录取的可能。再次,加强心理调适,设定考试底线。
做好冲一冲。所谓冲一冲,其实就是志愿表的志愿中,前面30%-50%的志愿,可以填报相对好一些的大学专业组。我一般的建议是,自己今年的排位往前推500-2000名左右对应的大学专业组都可以填报,都是有可能冲上去的。就算没达到投档线,也不影响后面的投档。做好兜底保一保。
如果你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未能被录取,那么就需要准备好备选方案。考生可以通过全国的各大招生信息网站或者与自己的志愿组合进行进一步协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录取率。第六步:须知 填报志愿时必须按照志愿序号投档,否则会导致志愿混乱、无法保留高层次的学校和专业录取资格。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重要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常用的定位方法就是线差法,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看看近几年的录取线来大致估算自己的定位。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名校,因为在就业方面名校有很大的优势。另外要尽量选择好的城市的大学,这样对考生的以后的见识和未来就业前景都有很大帮助。
第一步:缩小选择范围。考生应依据自己的分数和排名,结合新高考赋分制的特点,调整选科策略和目标。理科生应参考理科位次,文科生则关注文科位次,以此为基础缩小志愿选择范围。第二步:考虑个人偏好。考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城市偏好等因素,优化志愿排序,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或无目标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