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俄罗斯时期,自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前,是拜占庭文化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交融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俄国文化深受拜占庭影响,展现了其早期的多元性。第二个阶段,从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18世纪,俄国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欧化”。
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
俄国绘画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罗斯时期(彼得一世 以前的1217世纪),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俄国资本主义矛盾空前集中的时期,也是俄国美术发展最为复杂的时期。由于悲观主义和颓废情绪的侵入,在某些画家的作品里病态的现象开始抬头。从前曾对巡回画派干预时代的倾向给予高度评价的人们,现在则认为此派过于夸大叙述性的作用,导致色彩运用上的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绘画形式。
肖像画艺术:在绘画创作领域,油画材料的肖像画开始流行。处于早期阶段的肖像画创作往往偏重对人物姿势、服饰等外在因素的描绘,因而显得华丽有余、生动不足,这样的画作日后被喻为“盛装肖像”。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
彼得大帝引入欧洲文明的春风,为俄罗斯油画的发展吹来了新气息,引领它步入全新的阶段。 19世纪中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催生了声名赫赫的“巡回展览画派”。
巡回画派在其发展过程中,重视俄国美术的民族性和思想性,代表人物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萨符拉索夫等,都创作了杰出的艺术作品。这幅我们熟悉的《无名女郎》就是克拉姆斯科依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萨符拉索夫的《白嘴鸟飞来了》,标志着俄国风景画的新阶段。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文名: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英文名:Barge Haulers on the Volga)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