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家园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状况。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标 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制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明确培养重点,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得到统一的引导和教育。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1)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的一致 首先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应当一致。应当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标准、要求,在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作到一致。
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里一项常规的、重要的工作,实现家园相互合作、同步教育,有能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需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要幼儿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结合家园同心,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家园共育合作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而是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各种活动。开展家园共育合作活动目的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玩具、穿衣、洗手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积极反馈:对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设立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坚持执行,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就如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家园合作平台、更好的巩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