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需要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为了规范家庭教育行为,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脆弱群体,其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一直是家庭、社会、政府关注的问题。
其次,一些家庭存在教育方面的自由,加上一些家长育儿知识匮乏,缺乏科学育儿教育,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和规范。此外,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家庭暴力,加强家庭和睦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个重要目的。
孩子的教育受到先天遗传、环境和后天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家庭的作用在于对孩子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尤其是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家庭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法律规定了父母应该履行的义务,包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等。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都是有规律的,好父母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对此,家庭教育促进法给出了答案——陪伴、榜样、发现、尊重、支持、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说。
第四:家庭教育对家庭幸福也特别重要,社会进入到了新时代,国家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教育立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对国家发展重大意义。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未来国家的发展才有人才。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家庭教育促进法举例第五条——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意义介绍如下:明确责任 即家校和家庭之间的融合,家庭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比如有些父母不顾孩子,把孩子扔给亲戚或者长辈。当然,学校和社会只能提供支持和引导,特殊情况不能照顾的除外。所以,他们以后不应该完全把孩子推给老师,应该自己扛起来。
现在“熊孩子”增多,多数是由于父母不管不教所造成的,还有父母及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负面因素影响所致。《促进法》中明确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注重在孩子行为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实施教育,对“熊孩子”父母必须要实施家庭教育,对孩子不管不教就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今后的成长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教育不能简单地进行分工,一是家长在对于孩子教育方面并不是足够的重视。二是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方面也很欠缺。所以就导致了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