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死亡,实话实说 很多家长,在清明节祭奠的时候,都不选择带孩子去墓园。墓园阴气重,怎么可以带小孩子?小孩子去墓园就会生病;这样的理由,往往就让我们错失了一堂对孩子的死亡教育课。
注意不要哭泣,否则可能会引发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在花瓣时,小动物离去时,家人去世时,等时机给孩子进行解释。利用工具可以利用植物或动物来举例说明一束花会因为没有水而枯死,小动物会因为生病而离去。也可以借助影视作品动画片中的一些人物在故事中离去。
幼儿园期间死亡教育能提高危险认知的能力对于幼儿园(4-7岁)阶段的孩子,这时他们 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们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
0-4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你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死亡就好像是睡觉一直睡过去了,正常的人只有每天晚上睡觉,如果一个人死亡了,就会一直睡觉,永远不会醒过来了。永远离开我们了。
9岁以上基本能正视死亡,12岁以上可对死亡进行抽象思考。对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压抑他自然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而令这些体验和感受难以找到疏通的途径。
利用绘本,在阅读中展开教育我们直接给孩子讲死亡的种种,有些沉重,孩子可能也理解不了,这时一本合适的绘本就能派上用场了。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我永远爱你》,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死、死亡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