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美术教育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①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②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③创设审美环境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④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⑤让幼儿在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画中提高鉴赏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有: 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 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着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自我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和感知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strong首先,欣赏活动覆盖了广泛的对象和内容:绘画作品:水彩、水粉等工具下,孩子们可以欣赏到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等丰富题材,如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
参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通过艺术综合教育活动,能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谐调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学生认识颜色的能力,通过美术活动提示以颜色的规律性为基础的色彩学规律,有助于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就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来说,我认为:在水粉画活动中,对学生在色彩上的认知,感觉有较大的帮助。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水粉色彩知识,让学生在水粉活动中产生对色彩的浓厚探索兴趣。
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呢? 1挖掘美术活动的审美源泉 1让大自然成为孩子创造、想象的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不教会幼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也只有幼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
重视音乐 教育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听觉的艺术,按照节奏和旋律来影响着听觉,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同时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音乐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要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好的情感,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