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篇1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朱永新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后,心中体会颇多,我还真是第一次细致的去读,下面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十几年的求学生涯结束,很荣幸步入了教师行业,成为了一名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的年轻教师。作为教育界的新人,经验不足,资历尚浅,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幸运的是,有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供我不断学习,并让我在反思中进步。
人到中年,回首来路,常常想起那段初为人师的艰苦日子……。1998年秋,我从学校走进学校,由学生踏上三尺讲台,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工作的茫然开始了不知所措的教学生涯。初为人师迎接我的不仅有工作的困难,更有生活的不适。因为刚上岗就被分配到一个加我只有三个人的村点小学。
―― 宁波教育行走 时间过的真快呀,明天就要开学了,总结回望一下这个暑假,学习了几个课程,参加了几个活动,但让我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多的还是7月21号到25号的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活动。
原来,路,就在脚下: 第一条路:培训之路。 培训学习,是教师很好的成长方式,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亦或是网络平台上的继续教育学习,都是可贵的资源,如果珍惜了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就像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扇窗,我们得以看到外面世界美丽的风景。
若通过教育,孩子在四点达到了较高水准,心却与善和义背离,那么这教育便不是在爱他,而是在恨他。若一位老师,只看重孩子的行为,却不去碰触孩子的内心,那么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教育。在秋木,教育会从“心”开始。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好的行为才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
每天老驴拉磨似的做着教书匠的活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日日退化,用什么本事去教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与时俱进的学生? 愧疚之余,掩卷沉思,唯有勉励自己: 勇敢地迈出一小步;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未来你只要比一个人更好,那就是你自己。
教学才会有所收获。人际交往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团队的相互协作,对教师个人也会受益匪浅。孟子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文教育虽然不能仅仅靠一个讲座学得透彻,但是收获也有,这就需要自身今后多实践、多探索、多思考。此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觉得语文教育路漫漫,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是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产生的不同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形成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惯又形成我们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观念、心态,乃至我们的生命品质。教师自身的道德、生命行止、价值选择,决定我们在教育路上能走多远、能走多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