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如何渗透。充分地接纳和尊重,与幼儿建立师幼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背景音乐:要选择轻柔舒缓、优美动听的音乐,避免选择一些欢快,热烈的曲子。因为美术活动中的操作过程,是孩子们探索尝试、动脑动手、和同伴讨论的过程,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静心的环境。
开启益智之门,就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幼儿带着问题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
在活动中给幼儿想象的空间,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活动,如:剪纸、捏泥、豆子粘贴、陶泥、自然物粘贴等,在剪纸中鼓励幼儿随意剪,在捏泥的活动中,鼓励幼儿搭配漂亮的颜色,选择适当的材料当连接物,与废旧的材料相结合。
内容摘要: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条件,创造幼儿自主思维空;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这些都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主性的最有效的途径。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差异、基础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利导,善用鼓励,合理安排幼儿学习与活动时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兴趣,因势利导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
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以便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教幼儿顺着一个方向画圆圈,先让幼儿用肥皂水吹泡泡,幼儿自己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会玩得很开心。
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