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电影学院:欧洲艺术新潮的璀璨明珠 诞生于1946年的布拉格演艺学校影视学院(FAMU),作为全球最古老的五所电影学院之一,坐落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让他们能够深入探索欧洲的艺术氛围。
或许这就是福尔曼的幸运,因为捷克电影新浪潮在某个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由20世纪50年代就读布拉格电影学院(FAMU)的学生所搞出来的。荣登捷克电影百大榜首的导演几乎都出身于布拉格电影学院。
1968年俄国坦克开进布拉格后他被迫离开捷克斯洛伐克前往美国,至今生活于彼,并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起程》、《飞跃疯人院》、《爵士年代》、《安魂曲》以及最近的《月亮上的男人》。 (1926年 - )与其他国家的新浪潮运动不同,捷克新浪潮并未摒弃前辈们的电影传统和风格。
米洛斯·福尔曼,1932年2月18日出生于捷克布拉格郊外的卡斯拉夫,一个犹太教徒与清教徒家庭的产物,父母不幸在二战的纳粹集中营中丧生。他在布拉格的亲戚家度过了童年,并在19岁时进入了著名的布拉格电影学院,开始了他的电影学习生涯,这个学院孕育了众多捷克杰出导演,包括捷克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人物。
沃依采克·雅斯尼 (1926 - )雅斯尼作为捷克电影的先驱,他的《九月的夜晚》(1957)和《欲望》(1958)展现了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卡桑德拉猫》(1963)和《我的父老乡亲》(1968)巩固了他的革新地位,并成为捷克新浪潮的催化剂。
当时尼梅克正与约瑟夫·斯克沃莱吉拍摄的一部关于布拉格的纪录片,名为《布拉格清唱剧》(1968年)。影片还使用了曼·雷和比尔·布兰蒂的摄影素材。 捷克新浪潮电影导演贾洛米尔·吉里斯1968年曾经改编了米兰·昆德拉的《玩笑》,可惜没有机会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