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概所背的书大约是要乃至二十多本左右,而我们所需要背的书,大学生的话大概比他们的数量要多一些。首先第1个原因是在中国古代,他们所背的书基本上都是已经规定好了书籍,他们只需要自己努力的背诵就行了,框架基本上已经定死了。
大学生在古代肯定是个文盲了。因为在古代的四书五经,都是知识分子的必要常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很少有人能够熟读背诵。而且在古代,他们写的一些字体,都是繁体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学过书法的话,写出来的简体字别人根本没法看懂。
按照我的观点,古代书生的知识,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老师,甚至比大学老师还要更高,古代书生有很多才能的人,那些精通儒家经典的,相当于现在的学者。中国古代人才辈出,可千万不要小看古代的书生。古代当官的知识都不一定有书生的高,古代书生跟现在的学生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出人头地。
书生们要背诵《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主要是八股文。
这40多万字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更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史书、文学书籍等,这样有不少书生考到70岁还没有考中。附录:春秋时期,我国已有大量的图书积累。最早的分类法是汉代刘向在《七略》中,将图书分为七类。
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古代的秀才放到现在应该二本,本科生不一定能够考得上。因为古代的秀才大都是文科,他们从小就读很多的书籍,而且还要全部背下来,背下之后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现在的理科班的同学来说,考秀才确实有点勉为其难。若是文科生,考个秀才绝对没问题。
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 《孟子》346850字 《书经》25700字 《诗经》39234字 《礼记》99010字 《左传》196845字 合计:407179字 这40多万字,全都要精读熟背。此外,还要看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史书,文学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