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艺术,用细菌作画的科学家们!琼脂,一种源自植物胶的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日用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条例列为公认安全的产品。
这些都被称为“微生物艺术”,也称为“琼脂艺术”、“细菌艺术”。用细菌作画并不简单,作画者必须了解自己要用的细菌是什么,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颜色,是大自然馈赠给生物学家的专属颜料。然后将细菌种入培养皿中,也不是像普通画家一样,想画哪里画哪里。
他积极倡导将科学与艺术结合,从1987 年起,先后多次与艺术家合作创造艺术作品,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科学与艺术》的大型画册。 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不但由世界一流的中外科学家和中国青年学者参加,而且每次会议都邀请画家根据会议的科学主题发挥作画。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科学家们认为动物并不是在全部更新基因和蛋白质的基础上进化出复杂的器官的,相反,一个物种总是将已有的分子改造成新的,以次造就有用的性特征。在某种情况下,进化作用只是简单地改变一下从胎儿到成年的时间设置,即改变一下现有遗传材料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就造出了神奇的产物。
“引力波,”儿子接着说,“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来的一个假说,科学家们做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老师说我们现在还理解不了引力波具体是什么,不过她说科学家证明引力波所用的科学方法和我们上课讲的差不多,都是先提出一个假说,然后做实验,采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在美国,老师更强调方法的传授。
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1949年移居澳门。 高士其:(1905-1988)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科学家、科普作家。1925年留学美国,先后入威斯康辛及芝加哥大学,攻读化学和细菌学,1928年在芝大细菌实验室作研究时,不幸受病毒感染,致使终身残疾。
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 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
A.相当棒,可以和当代艺术媲美。其副本如今就保存在世界各主要画馆。B.太离谱了——简直就是胡乱涂鸦。但一些评论家们称它们是“后现代主义画家”的代表。C.是值得一看的作品。但那是管理员告诉它该怎么做的,所以不能算是大象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