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4年小升初择校指南

时间:2025-01-23

苏州小升初择校

苏州小升初择校条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本市户籍(含集体户口)和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依据《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实施细则》,达到积分准入要求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批准同意在苏州市入学的小学毕业生。

星湾中学每年择校名额很少,今年线下投递简历并进行线上登记,学校后期电话通知面谈。西交大苏州附属中学被通知的孩子基本为全优全三好和少量10个三好+省市奖的学生,面向苏州大市。如果某学期没有三好,但语数外期末成绩超过290,家长主动给学校打电话,学校或许给测试/面试机会。

西交大苏州附属中学被通知的学生多为全优全三好,极少量学生有10个三好+省市奖,面向苏州大市。如果某学期无三好,但语数外成绩超过290分,主动联系学校,有机会获得测试或面试机会。金鸡湖学校年前开始接收小升初简历,每个孩子线上面试5分钟,主要考察数学、英语,未当场公布录取结果。

苏州小升初择校攻略:新区实验初中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作为一所教育集团,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苏州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拥有金山路、青城山路、马运路、锦峰路四个校区,分布在高新区狮山、枫桥、科技城三个板块。

园区十中在苏胜路与津梁街交界口,貌似挺远的,而且是09年新建的,没怎么听说过,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十中本部在相王弄里,比较乱的,但是边上的振华实验中学挺好的。

苏州小升初可以择校的学校如下:苏州外国语学校 苏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4年,位于苏州高新区,是一所办学形式开放多元、外语教学特色鲜明、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学校。

民办初中报名:根据“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规定,苏州立达中学、平江中学、草桥实验中学、振华双语实验学校、高新区文昌实验中学和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7月8日报名,每位学生限报一所。报名时携带以下材料:小学毕业证书;素质发展报告书;各类获奖证书;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副表存根联等材料。

这也是择校新区实验的一个原因。 西安交大附中对应高中:园区十中 西安交大附属中学,也就是园区三中,对应的高中是园区十中,园区十中也是园区比较老牌的重点高中。

苏州小升初择校大多数学校都看总评成绩吗

都不看。苏州小升初择校不看总评也不看成绩,如今的“小升初”制度使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压力减少。制度大多为免试就近入学。家长报名即可录取入学。

除了个别学校要看平时和期末外,大部分学校看的都是总评。

苏州小升初看成绩单的优的数量。学校要求成绩为四至六年级全优。苏州重点中学在筛选小升初学生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三好生数量。对于三好生数量是最初步的要求。三好生是孩子成绩的最佳体现,一般要求为一年级至六年级全三好,六年级三好生更看重。不同小学的三好生质量和份量是不同的。

月中下旬开启小升初线上登记。家长反映三好不全没关系,主要看全优,优大于三好。前期接到电话的主要是区内的非地段生家长,景范也会比较看重小学怎么样。有家长打电话,学校回复说只要主课全优,三好是锦上添花。所以有全优三好不全的家长可以试试。接到通知的多为户口姑苏或者在姑苏有房子的。

苏州小升初择校怎样择才好?

1、作息与管理培东班实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上午5节课,下午3节课,周四下午设有社团课程。早餐后6:30后可进教室,晚自习时间相对灵活,但周五下午正常放学,周日晚上需提前到校。家长必读吴中区学生需通过阳光测评,非吴中区学生则需参考成绩和学校推荐。培东班学生有直升高中的机会,高考成绩亮眼。

2、家长和孩子应该大概总结出了几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剩下的事情就是在上述的学校中,选择综合发展情况好、校风好、学习氛围好的学校,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比较这几所学校了。

3、让幼儿在周围选择学校,或者选一所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关键。鉴定一所学校的好坏,就是要看这所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和基础建设怎样。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才能十几岁,受氛围伤害还是很大的。倘若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强悍,那她学校学习氛围自然就会更好一些,这对孩子的未来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益处。

4、学习环境好,有了问题可以及时问老师能及时解决,学习时间无形中延长了。走读好处是:与父母每天都能相处,这是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点,再就是生活上有父母督促和照顾。

5、择校做足准备 小升初招生政策 总原则:是坚持“直升公办”的原则、还是选择民办;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了解家底和认清孩子 经济实力,也就是你家的财政收入多少,因为有些学校择校费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呢。

6、一方面热点的初中择校非常热,素质好的有择校需求的家长也会出现集中选择的现象,导致择校难度增加;另一方面,“非热点名校不上”的心理,也会让自己孩子失去很多非常好的适合孩子的择校机会。建议家长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多方比较选择,综合考虑择校的需求。 甄别信息,不要盲目偏信。 小升初的信息需要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