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时间:2024-12-31

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提出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包括:培养、引导幼儿绘画的兴趣;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理解、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孩子们对手工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一成不变的作画方式会让幼儿失去兴趣,为了能让幼儿能有持久的兴趣,所以材料和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想象、联想、幻想。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

美术是美的艺术,它能够培养一个人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够在不断的欣赏和品鉴中形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其次,美术过程本身就是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它并不是对现实事物“镜子式”的描摹,而是经过作者的创作和加工后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艺术。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直观感受相当重要。

平时也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生活,让他多观察、认识新的事物,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观察、欣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中有良好观察力是创造优秀作品的基础,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认识、改变观念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