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再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文理分科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
选择性考试的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在实行新高考3+1+2模式的地区,学生需要从这些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进行考试,其中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
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及生物。考试内容涵盖普通高中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毕业、认定高中同等学历及春季高考高职(专科)录取的重要依据。成绩合格与否影响学生能否拿到高中毕业证书,以及参加等级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