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大学生求职就业政策,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核心目标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关键导向 :强化供需匹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支持基层与中小企业发展。
拓宽就业领域
基层就业 :扩大“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规模,落实学费补偿、社保补贴、考研加分等政策。
中小微企业 :提供社保补贴、降税减费,组织校园招聘活动,鼓励企业吸纳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
新兴领域 :围绕乡村振兴、AI、低空经济等发展需求,拓展相关岗位。
企业扩岗激励
2025年12月31日前,企业每招用1名应届毕业生或离校未就业人员,可获1000元补助。
中小微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及专项稳岗贷款。
税收优惠与贷款支持
企业吸纳毕业生可减免社保、增值税,金融机构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调。
创业担保贷款上限提高,降低创业门槛。
学科专业优化
调整学科设置,增加新兴领域专业布点,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
支持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创业扶持政策
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线上招聘平台,推进就业监测评价改革。
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严禁就业歧视、严禁虚假宣传、严禁收取押金),保障公平就业。
基层就业 :关注“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专项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参加公务员定向招录。
自主创业 :通过创业培训、资金补贴及孵化平台支持,降低创业门槛。
求职准备 :高校需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对接企业需求。
时效范围 :部分政策(如一次性扩岗补助)截至2025年底。
建议 :毕业生需关注地方最新通知,结合自身专业与兴趣选择方向,积极利用政策优势提升竞争力。
以上政策综合了国家层面及地方配套措施,建议大学生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获取最新动态,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求职策略。
以下是2025年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政策:
求职就业补贴:上海市政府为支持高校困难毕业生在毕业年度积极求职创业而设立了一项补助政策。补贴对象包括脱贫家庭毕业生(即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且每人限领一次。
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将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招用本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本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补贴对象为新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本市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补贴标准为按照本市缴费当月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下限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养老、医疗(含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缴费额中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的50%;补贴不超过12个月。
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对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残疾、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贫困残疾家庭、脱贫家庭、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申请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十个一就业服务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形成实名信息库,加强对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动态排摸;开展一次就业服务信息公开行动,集中推介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服务;落实一套实名制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青年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实施一人一策就业结对帮扶,并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
基层积极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扩大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面向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录规模,岗位均增至400个。专项招聘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1000余名,并扩大中小学幼儿园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
自主创业和见习方面:《意见》提出,对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上海将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元限额一次扣减相关税费。具有上海户籍、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申请8000元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在上海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不超过12个月的见习。
以上政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多种形式的帮助。同时,也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2025年大学生求职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就业市场建设:教育部将联合组织开展“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及线上线下招聘会,依托各分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开展“千行万业系列招聘活动”,并开展民营企业招聘专项行动和第六季“国聘行动”,推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
加快组织校园招聘:各地各高校将加快组织春季校园招聘,鼓励二级院系开展中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并推广校园招聘“备会制度”,提高招聘实效。
深化“访企拓岗”:实施高校书记校长“百城千园访企拓岗”行动,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和政策落地,挖掘更多就业机会。
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推动相关部门尽早开展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适度扩大招录规模,并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
强化减负稳岗: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适度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扩大覆盖范围。
强化扩岗激励: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覆盖面,统筹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促进就业。
强化创业支持:推动高效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降低创业园区门槛,研究推出支持创新创业园区的相关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强化人岗匹配:建立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及时对接产业发展和重点投资项目,推动开展针对性强的招聘活动,实现人岗高效匹配。
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研判,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
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支持政策研究,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