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周幼儿活动是围绕推广普通话展开的系列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以下是具体内容:
营造语言环境
通过环境布置(如海报、标语)和日常交流,形成全园讲普通话的氛围。
提升表达能力
鼓励幼儿主动用普通话表达,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增强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培养规范意识
引导幼儿认识并使用规范汉字,纠正不规范用字习惯。
主题宣传与氛围营造
制作推普主题海报、标语,悬挂在园内显眼位置。
通过班级家长园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推普意义,倡导家长配合使用普通话。
在教师节等特殊活动中融入文明用语教育。
语言实践与互动活动
小班 :在游戏和日常交流中强化普通话使用,例如“一起玩”“老师好”等情景模拟。
中大班 :开展“我是推普小卫士”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单,鼓励幼儿担任小记者。
特色活动 :用沪语(青浦话)创作童谣、故事,通过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传承抗疫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
组织教师学习于漪教育理念,提升表达能力,并通过“经验交流”“读报活动”提高教师素养。
家园合作
向家长发放《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建议家长在家中创造普通话环境。
开展“啄木鸟”行动,教师检查社区内不规范用字,引导家长参与。
游戏活动 :如“找朋友”(用普通话找伙伴)、“故事接龙”等。
表演形式 :童谣朗诵、戏剧表演、舞蹈展示等。
创作活动 :绘画、手工制作与语言表达结合。
将推普融入日常教学,如故事课、美术课中增加普通话表达环节。
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扩大推普影响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能在语言表达上得到锻炼,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